1、案例一:不会沟通,从同事到冤家 小贾是公司销售部一名员工,为人比较随和,不喜争执,和同事的关系处得都比较好。
(资料图片)
2、但是,前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同一部门的小李老是处处和他过不去,有时候还故意在别人面前指桑骂槐,对跟他合作的工作任务也都有意让小贾做得多,甚至还抢了小贾的好几个老客户。
3、 起初,小贾觉得都是同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忍一忍就算了。
4、但是,看到小李如此嚣张,小贾一赌气,告到了经理那儿。
5、经理把小李批评了一通,从此,小贾和小李成了绝对的冤家了。
6、 案例点评: 小贾所遇到的事情是在工作中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
7、在一段时间里,同事小李对他的态度大有改变,这应该是让小贾有所警觉的,应该留心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了。
8、但是,小贾只是一味的忍让,这个忍让不是一个好办法,更重要的应该是多沟通。
9、 小贾应该考虑是不是小李有了一些什么想法,有了一些误会,才让他对自己的态度变得这么恶劣,他应该主动及时和小李进行一个真诚的沟通,比如问问小李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让他难堪了之类的。
10、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与人结怨的,可能他们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在比较浅的时候就会通过及时的沟通而消失了。
11、 但是结果是,小贾到了忍不下去的时候,他选择了告状。
12、其实,找主管来说明一些事情,不能说方法不对。
13、关键是怎么处理。
14、但是,在这里小贾、部门主管、小李三人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坚持“对事不对人”,主管做事也过于草率,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他的一番批评反而加剧了二人之间的矛盾。
15、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双方产生误会、矛盾的疙瘩解开,加强员工的沟通来处理这件事,我想这样做的结果肯定会好得多。
16、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主动地沟通,真诚地沟通,策略地沟通,如此一来就可以化解很多工作与生活中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误会和矛盾。
17、 案例二:同样的事物,不同的理解 前些日子出差,客户的公司门口有一家宠物店,看到宠物店中有一条小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把小狗买了下来带回家去。
18、 晚上给二姐打电话,告诉她我买了一条博美,她非常高兴,马上询问狗是什么颜色,多大了,可爱吗? 晚上,大姐打电话来询问我最近的情况,小狗在我接电话的时候叫起来,大姐在电话里一听到有狗在叫,就问是否很脏,咬人吗?有没有打预防针…… 同样是对于一条狗的理解,然而不同的人反映的确差别很大。
19、二姐从小就喜欢狗,所以一听到狗,在她的脑海中肯定会描绘出一幅一条可爱的小狗的影像。
20、而大姐的反应却是关心狗是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在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副“肮脏凶恶的狗”的影像。
21、 案例点评: 看来,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对它的概念与理解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22、在我们日常的谈话与沟通当中也是同样的。
23、 当你说出一句话来,你自己认为可能已经表达清楚了你的意思,但是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的反映,对其的理解可能是千差万别的,甚至可以理解为相反的意思。
24、这将大大影响我们沟通的效率与效果。
25、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
26、在我们进行沟通的时候,需要细心地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做到真正用“心”去沟通。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