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国五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持不懈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努力发挥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五矿力量。
坚持绿色引领,凝聚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资料图)
中国五矿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目标,持续优化重塑生态友好的产业体系,全面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金属矿业加速推进绿色化改造升级,新增一里坪盐湖锂矿等国家级绿色矿山5家,总数量达到14家。建设铜铅锌基地项目,一举解决株冶整体搬迁、水口山改造升级、铜业公司竞争力提升三大难题,投产后每年少消耗能源109713.6tce,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0.28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造林825公顷,成为践行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典范。陈台沟铁矿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推进矿山建设,五矿铜业持续推进国家级绿色设计企业试点,株硬集团等7家企业建成绿色工厂。云山石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全球单体最大石墨绿色智能矿山。
创新技术助推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五冶在天府艺术公园项目中,通过模块化固化纤维土的应用,达到减轻结构荷载、减少水土流失、安装便捷、维护方便等综合指标的全面提升,打造了成都市最大的公共建筑屋顶绿化。中国二十二冶建设的浭阳新城五区一期工程,通过装配式施工减少木材使用量 80%、节省脚手架和模板50%、混凝土7%,减少现场垃圾和扬尘80%,对比现浇结构节水60%,获评全国AA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数字化技术持续赋能生态环保管理。中国五矿全面推进“数字化企业大脑”建设,设计构建尾矿库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和项目管控平台环保管理模块,以信息化、数字化助力提升环保管理水平。所属中钨高新、中冶生态环保、中硅高科投用环保在线监测系统,实现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进出厂水质、排放口和尾矿库环境监测实时数据,为企业管控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撑。
全面谋划节能降碳,能源利用更加清洁高效
中国五矿大力开展碳排放强度管控,强化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厚植绿色底色。
按照国家能源与碳排放“双控”的管控要求,科学测算分解所属企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编制实施集团碳达峰工作方案。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和生产结构、实施节能改造、加强能源使用精细化管理,株冶有色等企业能耗引领行业标杆水平,全年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收入)二氧化碳排放“双下降”。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总体平稳向好。着重从有色冶炼和建筑主业等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入手,从源头减排、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环节推动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有色行业新增和升级环保设施、优化设备设施管理、提高排放标准、调整能源结构,建筑行业持续控煤减煤,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入外环境)同比分别降低22.9%、17.1%。
能源利用更加清洁高效。湖南有色部署成员企业大力实施工艺节能和用能设备升级改造。中钨高新加快新能源应用,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伏+绿色矿山”,积极探索降碳新路径。长远锂科主动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找准减碳着力点。2022年,各级企业深化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共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35项,折合标准煤1.38万吨。
加强绿色技术开发应用,服务国家绿色低碳战略
中国五矿聚焦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升,发挥冶炼技术应用研发等主业优势,引领行业绿色低碳技术革新应用。
着力增强碳达峰服务供给。认真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引领中国冶金迈向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成立中冶低碳技术研究院,聚力钢铁企业低碳技术研发;成立中国中冶碳排放评估中心,为行业上下游提供绿色产品认证、碳标签认证、双碳路径规划及降本减碳技术服务。
着力开展绿色化低碳化技术研究,推动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去碳,钢铁八大部位19个业务单元低碳新工艺及核心装备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中冶京诚开发国际首个转炉全热回收工艺路线、打造国内首个氢基直接还原竖炉实验平台,继续引领钢铁冶金绿色低碳技术革新应用。中冶赛迪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构建以系统性、数字化、开放性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建筑系统性解决方案。中国恩菲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等环保相关专利40余项,为有色行业绿色创新发展持续注入科技源动力。
节能环保产业形成独特优势。聚焦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升,在节能环保产业形成多领域、多业务布局,在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生态修复和节能业务的细分市场上具有显著技术优势。组建中冶生态环保集团公司,以 BOT、 TOT、股权收购、托管运营等模式提供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服务,总规模达 230 万吨/天。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危废处理、工业固废处理和医疗废物处理等固废业务,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4个,设计处理量5000吨/日,危废处理中心1个,规模达3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