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以后,新城(601166.SH)对外说辞里,将不再出现“万达”,而是“博枫”Brookfield。
博枫这名字,是在4月3日业绩会上,从董事长王晓松口中蹦出来的。
(相关资料图)
王晓松说,博枫并不是单纯的资管类公司,而是一家在不动产、基建、商业等有着产业综合运营能力的资产管理公司。在研究了诸多家成熟企业后,新城选择深度对标博枫。
经历了死去活来的2022年,地产公司们普遍像泄了气的皮球。
庆幸也好,意外也罢,新城还算是一家有梦想的公司,或者说还能喊出梦想的公司。王晓松还算是一位有情怀的地产二代。
拉回到现实,谦虚点讲,现阶段的新城和博枫可不是一个量级。
在成为博枫或者具备像博枫那样的成熟运营能力之前,有必要尽可能审视一遍,新城有做哪些准备。
● 很直观的一点,新城正成为一家靠收租就能收入近百亿的公司。
2022年新城商业运营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这主要由重资产+轻资产运营中的140个吾悦广场贡献。轻资产的吾悦广场有14个。
新城将2023年商业运营收入目标设定在110亿,还是偏保守。
算上在建+拟建的,新城吾悦广场一共有194家,在国内购物中心的数量仅次于万达。
新城投资性物业有1159亿元,占总资产的25%。
● 两年前,新城开始搭建资管平台。
内部对美国次贷危机后,帕尔迪收购桑达克斯,加拿大的博枫、日本的三菱、新加坡凯德等等做过一系列研究。
资管平台的搭建也是以人员调整+住宅业务收缩为代价。去年年底,新城又把总部—区域—项目的三级架构进行了一轮调整。
内部有个“活水计划”的称法,要点是保障团队稳定性,实现不同事业部之间人才流动,同时将核心人才保留率作为各部门的考核指标。
按照新城在今年2月份的盘点结果,公司希望当中30%的优秀人才到了今年年底能有90%还在职,最少是80%。
● 虽然跟优秀企业有差距,但吾悦广场的收益率基本达标。
如果用NOI/公允价值计算,开业3至5年的吾悦广场能在5.4%,开业5年以上7%。
如果是NOI/原始投入,即物业收益率(NPI Yield),数值还会更高。
● 价值观导向上的变化。
对于商业资产,内部提倡做深度运营和回归本质。从原先的空间运营转到用户运营,从原先的招商思维转为经营思维,从客流营造转变为客户服务。构建用户为核心,满足多方价值诉求的新型价值关系。
比如,运营一个购物中心时,不再单纯为了追求财务指标把满铺放在第一位,而是与品牌方一起提高业绩坪效、销售额等。
● 与此相应的在管理方式和考核上,往深度运营能力倾斜。
考核上体现整个服务的响应度,内部管理上倡导优秀案例的分享和推广,采取多种举措和品牌方联动等等。
说白了就是先自己内卷了自己一遍。
因为不这么做,新城也发现会有问题,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核心区域开业了四五年的吾悦广场,一旦租金水平到1亿左右就会有瓶颈。
新城能不能成为下一个博枫,关键在于能不能通过专业的运营管理,提升资产的经营回报和估值。
在王晓松的话语里,至少他认为做这件事的时间点成熟了。
▶ 一是,房地产行业处于重整阶段。开发商的角色和定位正面临切换,需要去做更为专业的事情,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从资金、土地、销售等全链条覆盖。
▶ 二是,商业地产领域的REITs正处在方兴未艾阶段。新城有资格、有基础、有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不能小觑吾悦广场对于新城的作用。至少在这一次的地产行业缩表出清期,它在那几个至暗月份里保住了新城的命。
截至2022年底,新城用吾悦广场做了260亿的融资。而新城销售业态的融资,主要是银行开发贷+信托融资也就300亿。
另外,新城吾悦广场之前没有做很高的LTV,未来还有融资空间。一是做过融资的吾悦广场可以进一步提高抵押率。二是还有近50座已经开业的吾悦广场没有做过融资。三是在建吾悦广场落成开业后也可以作为融资补充。
按照当下情况推演,新城认为不管是做经营性物业贷、抵押贷款还是中债增反担保的抵押物,吾悦广场未来能产生400多亿的增量融资。
另一方面,新城对于REITs一直是保持开放态度。
在2018年年底,新城就试图以海口一个吾悦广场作为突破口。后来又转战新加坡,打包了9个商业物业作为底层资产准备去发行REITs。现在面对国内REITs的窗口期,新城没有理由不去努力。
只不过商业REITs还有待更多操作细则的出台。作为权益类融资,融资成本目前没有比债务融资成本低,甚至还会高。因为监管要求年化回报率不得低于3.8%再叠加基金管理费,成本会在4%甚至5%以上。
新城将2023年定义为是公司大资管落地的元年。至于能不能讲好对标博枫的故事,是新城的事。
我们不该轻易去否定一家有梦想的公司,更何况资本市场多年来习惯了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