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倩雯
今年,北京市的大气治理已经进入向PM2.5“宣战”的第十个年头。随着治理逐年推进,要求越来越精细化,治理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用上各种高科技。有了科技的助力,大气治理工作从“漫天撒网”变成了“有的放矢”,针对性、目标性大幅提升,细致到网格,精确到点位。今年夏季,针对逐渐突出的臭氧污染,热点网格也将再次升级,把臭氧超标纳入报警指标。
(资料图)
热点网格加入臭氧超标报警
在基层环境治理中,热点网格可谓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的一项“利器”。将地面按固定的面积划分为若干网格,采用大数据分析手段,综合卫星遥感数据、地面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地面污染源数据等,获取网格内大气污染物浓度值,选取浓度值相对高的网格作为热点网格。哪儿数值高了,监管平台会自动报警。
热点网格覆盖了污染排放重点贡献的工业聚集区域和人类活动聚集区,帮助执法人员实现抓住“关键的少数”。针对不同污染物排放特点,热点网格具备不同的网格报警类型,不仅针对PM2.5、TSP(总悬浮颗粒物)、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连日渐突出的臭氧污染问题,今年夏季开始也能实现报警。
记者了解到,热点网格的臭氧超标报警是指通过监测点位获取到网格内臭氧的浓度,当浓度值高于180微克/立方米且超过周边网格浓度30微克/立方米就会产生报警。由于近地面的臭氧不是直接生成的,大部分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光化学反应转化形成的,所以当臭氧浓度超标,执法人员就会把目标对准涉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企业,如汽修、家具等,以及排放氮氧化物的企业,如重型柴油车数量较多的物流企业等。
目前,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每天会在每个区筛选浓度明显偏高的报警网格、每月筛选报警次数较多或污染物浓度变化呈现规律性特点的报警网格。区生态环境部门接到推送后,第一时间对网格开展排查,依法查处大气环境违法行为。
监测扬尘“天地”一体
在北京上空有一个“天空照相机”来回拍摄,一个月下来,北京的高清照片就有了,再经过数据处理、提取分析等手段,就拿到了全市裸地的数据。
裸地,其实就是没有植物生长或人工硬化的地表浮土裸露地块。为捕捉到未采取管控措施的裸地问题线索,对裸地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北京市将卫星遥感技术创新应用于裸地扬尘监管中,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大范围应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全市裸地、辅助扬尘治理的城市。北京市裸地量多面广,仅通过人工现场调查的方式,不易完成全市裸地活动水平和管控情况的全覆盖排查和统计。用遥感技术可以弥补人工现场调查的一些不足。
道路上的扬尘监管,北京也有自己的创新手段。由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樊守彬团队创新的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技术,弥补了道路扬尘精细化管控中缺少监测方法和定量考核不完善的缺陷。这项技术可以通过车载的颗粒物监测系统,让车辆边走边测,哪条道路、哪个月的尘负荷高,一目了然。也正是基于道路扬尘车载走航监测技术,北京市积极探索并构建了道路扬尘污染精细化监管体系,每月对全市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1800余条道路进行监测并编制监测报告,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取得明显成效。
边走边测捕捉VOCs短暂高值
天窗伸出去一根采样管,车上装着一台质谱监测仪,还有一台电脑,每隔5秒就生成一个数据柱,反映着周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实时数据。
这辆外观普通的车,其实是一辆装载着VOCs监测设备的走航监测车,车辆围绕着工业园区行走,车上的电脑屏幕就能实时出现柱状数据,“这就是走航监测车与传统监测方式相比最具优势的地方,可以做到秒级监测,能快速捕捉到传统方法难以捕捉到的VOCs的短暂高值。”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室工程师张博韬说。
一般来说,汽车4S店的喷涂等短暂产生VOCs的行为,用走航监测是最快捕捉的手段。车载的好处就是可以移动,根据需求定时、定点监测,可以快速得到周边VOCs的分布信息。通过走航监测直接得到VOCs每种物质的具体浓度,监测人员再到现场去实地走访寻找污染源头,这样更有针对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环境中VOCs的监测技术包括手工监测、自动监测、走航监测和遥感监测。基于上述四种主要监测技术手段,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点、线、面相结合的VOCs监测体系。而且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北京市内率先开始了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VOCs业务化走航监测,实现快速排查锁定VOCs峰值异常范围,绘制出“污染地图”,辅助管理部门更精准地掌握本市VOCs污染来源及分布。